诗词大全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秋天
朝代
辞赋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小宴会随着凉夜的来临散了,自己从平桥上踏着月色归去。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笙歌停止,院落归于平静,楼台上的灯火也熄灭了。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残留的暑气已在蝉声中消失,新的秋天随着大雁南飞而到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拿什么东西来催眠?那就是在临睡时把剩下的酒喝完。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追凉:乘凉。平桥:没有弧度的桥。

笙(shēng)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chán)催尽,新秋雁戴(dài)来。
戴:一作“带”。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将何:拿什么。残杯:剩下的酒。

以极平淡的语言,从极平常的生活场景里,表现了诗人不同寻常的感受,透露出诗人极为闲适的心情。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描写诗人尽情地领略着这凉爽的秋气。踏着美丽的月色,才觉得今晚的小宴结束得正是时候,似乎是“追凉”而散似的。一个“追”字,道出了诗人宴散步月平桥,沉浸在这新秋之夜的惬意心情。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写的是宴会结束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意犹未尽。可见此次宴会是十分成功的,宾主都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夜晚。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暑尽秋来,蝉随着秋凉的到来,生命的时日将尽,抱树而鸣之声更切;新秋伊始,北雁结队南翔。诗人抓住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把夏去秋来的自然界变化表现得十分富于诗意,称残暑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而去尽,新秋季节是群雁方引来。五言律诗以第三字为诗眼。这两句以“蝉”、“雁”二字为诗眼,不仅使这两个诗句本身意象生动,警策动人,而且照亮了全诗,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意境,加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魏庆之在《诗人玉屑》里将这两字作为“唐人句法”中“眼用实字”的范例。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诗人在宴罢闲步时,伴随着明月而来的新秋凉意,诗人兴奋不已,似乎是他首先感受到了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这新秋的凉风,不仅吹散了诗人身上的“残暑”余热,也掀起了诗人心田秋水般的微澜,不知是喜还是悲,睡意全无。但夜已深沉,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是该睡觉的时候了。于是诗人,为了今夜酣畅的一觉,又举起酒杯,独酌起来。

这首诗以赴宴归来的情态为描写对象,表现了诗人用山水风月歌颂诗琴酒乐,传达出诗人晚年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足。

xiǎo yàn zhuī liáng sàn
píng qiáo yuè huí
shēng guī yuàn luò
dēng huǒ xià lóu tái
cán shǔ chán cuī jìn
xīn qiū yàn dài lái
jiāng hái shuì xìng
lín cán bēi
白居易 白居易
巧者力苦劳,智者心苦忧。爱君无巧智,终岁闲悠悠。 尝登御史府,亦佐东诸侯。手操纠谬简,心运决胜筹。 宦途似风水,君心如虚舟。泛然而不有,进退得自由。 今来脱豸冠,时往侍龙楼。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冬负南荣日,支体甚温柔。夏卧北窗风,枕席如凉秋。 南山入舍下,酒瓮在床头。人间有闲地,何必隐林丘。 顾我愚且昧,劳生殊未休。一入金门直,星霜三四周。 主恩信难报,近地徒久留。终当乞闲官,退与夫子游。
qiǎo zhě láo
zhì zhě xīn yōu
ài jūn qiǎo zhì
zhōng suì xián yōu yōu
cháng dēng shǐ
zuǒ dōng zhū hóu
shǒu cāo jiū miù jiǎn
xīn yùn jué shèng chóu
huàn fēng shuǐ
jūn xīn zhōu
fàn rán ér yǒu
jìn tuì 退 yóu
jīn lái tuō zhì guàn
shí wǎng shì lóng lóu
guān cáo chēng xīn jìng
chù suí yōu
dōng nán róng
zhī shèn wēn róu
xià běi chuāng fēng
zhěn liáng qiū
nán shān shě xià
jiǔ wèng zài chuáng tóu
rén jiān yǒu xián
yǐn lín qiū
qiě mèi
láo shēng shū wèi xiū
jīn mén zhí
xīng shuāng sān zhōu
zhǔ ēn xìn nán bào
jìn jiǔ liú
zhōng dāng xián guān
tuì 退 yóu
白居易 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本来在这阴雨连绵的秋夜就辗转难眠,暗处的秋虫还在唧唧叫个不停。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好像唯恐愁人能睡得安稳,一声声渐渐靠近卧床之前。

暗虫唧(jī)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暗虫:暗处的虫。欲:将要。况:本来。犹恐:仍然担心。犹,相似,如同,尚且仍然,还等。移近:靠近。

àn chóng mián mián
kuàng shì qiū yīn tiān
yóu kǒng chóu rén zàn shuì
shēng shēng jìn chuáng qián
秋天动物
白居易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下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宽广夜空明月高悬静寂无声,月光下只有愁人独自徘徊,形单影只。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盛开后渐渐凋零的菊花倚着稀疏的篱笆,枯败的梧桐树叶飘落寒井之上。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塞外飞鸿感到晚秋已尽,急速的由北向南飞去;邻居的鸡啼推迟因为它知道昼短夜长。

凝情下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积聚着情感下说话,徒然思索着,风儿吹落露珠,打湿衣襟,感到一阵凉意。

碧空溶(róng)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碧空:晴朗的夜空。溶溶:宽广的样子。

花开残菊傍(bàng)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残菊:凋零的菊花。寒井:井下寒凉。

塞(sài)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塞鸿:塞外的鸿雁。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凝情:情意专注。

月光如水,残菊傍疏篱,落叶飘零,塞鸿急飞,秋深夜静,寒气袭人,惟见诗人凝神遐思。此诗氛围清冷寂静,色彩皎洁幽丽,韵味清新隽永,通俗浅显,平易近人。《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杰作。正如清代诗评家叶燮在《原诗》中评论说:“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此诗就是如此。

所谓浅,就是浅显通俗,琅琅上口,不饰典故,不用奥语;所谓淡,就是轻轻入之,淡淡出之,不着浓彩,不用艳词;所谓清,就是气氛爽利,清新明朗,不事雕琢,自然而然;所谓丽,就是容光焕发,天真纯净,文采斐然,姿容秀美。首联写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把读者带入一个浩渺无垠、明媚清朗、宁静深邃的境界中。

月下凝思,遥视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然而对月无言,惟有形影相吊而已。在这里,诗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吻和的。颔联写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

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这里,以花开对叶下,残菊对衰桐,傍疏篱对落寒井,更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虽系写景,却暗寄着愁情,且与首联写的 愁字相呼应。颈联由植物转入写动物。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这里,以塞鸿飞急对邻鸡鸣迟,以觉秋尽对知夜永,以反衬晚秋夜的寒冷,从而把诗情深化到一个更新的境界。尾联又回到写人上来。这就是首联所写的愁人,他凝情不语,寂寞凄清。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气袭人,衣不胜寒!全诗流畅爽口,通脱雅致,清淡幽丽,宁静悠远。

俗与雅,没有明确界限,而是相反相成的。俗中出雅,雅中含俗,方为上乘。黄庭坚强调过以俗为雅(《再次杨明叔韵引》),吴讷也注重由俗入雅 (《文章辨体序说》)。而化俗为雅关键在于一个化字。唐代诗评家张为在《诗人主客图序》中将元稹看成是上入室者,而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即将元、白都视为登大雅之堂的著名诗人。可见雅,并不排斥通俗的。至纯的雅,往往古奥、凝重,而缺乏明了性*和群众性*;如雅中含俗、寓俗于雅、由雅返俗,则无俗的痕迹,却有俗的滋味,无俗的外形,而有俗的神韵。这种俗,是雅的极致,也是俗的极致。

因为它已非纯粹的俗,而是含雅之俗,这就高于一般的俗。《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杰作。

正如清代诗评家叶燮在《原诗》中评论说: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

kōng róng róng yuè huá jìng
yuè chóu rén diào yǐng
huā kāi cán bàng shū
xià shuāi tóng luò hán jǐng
sāi hóng 鸿 fēi jiào qiū jìn
lín míng chí zhī yǒng
níng qíng xià kōng suǒ
fēng chuī bái shang lěng
秋天
白居易 白居易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 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 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 未年三十生白发。
shí shí méi nán
néng méi néng suān
wèi shēng bié zhī wéi nán
zài xīn suān zài gān
chén zài míng cán yuè méi
zhēng lián háng rén chū
huí kàn ròu shēng
méi suān gān
huáng shuǐ bái huáng yún qiū
háng rén biān xiàng duì chóu
tiān hán kuàng chù xiǔ 宿
táng zhàn fēng sōu sōu
shēng bié
shēng bié
yōu cóng zhōng lái duàn jué
yōu xīn láo xuè shuāi
wèi nián sān shí shēng bái
白居易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 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lán shù zhòng zhòng
shuǐ kǎn shān chuāng féng
wǎn shàng kāi hóng zhí zhú
qiū fāng chū jié bái róng
shēng lái zhěn shàng qiān nián
yǐng luò bēi zhōng lǎo fēng
gèng kuì yīn qín liú
xiān fàn jiǔ xiāng nóng
秋天抒情
白居易 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候。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可见因秋而思友,因秋而悲叹年华易逝,白发(二毛)将生,不觉距老年临近了(白居易长元稹七岁)。以景寓情,委婉含蓄,虽语调沉郁,却韵味有致。--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kān hóng qīng tái
yòu shì liáng fēng tiān
guài yín qiū
jūn xiào jìn èr máo nián
白居易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零零落落的小雨打在梧桐叶上,木槿花在风中凋零飘落。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在闲适自得中,生出早秋的意境。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与老朋友分别,让我心中再没有欢乐。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不要说我没有到青门为你送行,我的心已经跟随你远去。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知心的朋友何必求多,只要是心意相通、情趣相投即可。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你离去后就剩下我独自一人,即使身在这繁华的长安城心也空荡荡的。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jǐn)花风。
零落:指脱落。萧条:指寂寥冷清的样子。槿:木槿,落叶灌木,夏秋开花,朝开夕凋。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幽闲:闲适自得。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cóng)。
故人:旧交,老朋友。中怀:心中。悰:欢乐,乐趣。

勿云不况送,心到青门东。
勿云:不要说。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

况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坐觉:遂觉,顿觉。

诗歌开篇“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以写景起兴,既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又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又让诗人想起与友人离别时的场景,心中愈发感伤。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一句将诗人的伤秋之情与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之情自然地连接起来。诗人没有写出与友人分别的具体情境,以虚笔“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写分别之实事,诗人假设友人问自己“为何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则是诗人的回答,不要说我没有送你离开,我的心已经随你远去,倘若相送,又如何忍心与你分别?寥寥数笔,勾勒出二人离别之时的大致情景,又给读者留下无数想象的空间。

吟咏至此,诗人心中伤秋怀远的复杂心情无限放大,心中的抑郁之情不吐不快,进而抒发出此篇诗作中的情感最强音:“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最后二旬又再次点明白居易与元稹交情之深,与中间四句遥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全诗在诗人情感最高点戛然而止,余音缭绕而又耐人寻味。最后四旬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不求朋友成群,但求知己一人,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空城般孤寂。

这首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情景交融,用笔虚实相生,实处描写景物,虚处勾勒景象,全诗如行云流水,毫无生涩之感。诗人在诗中的留白更给读者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

líng luò tóng
xiāo tiáo jǐn 槿 huā fēng
yōu yōu zǎo qiū
shēng yōu xián zhōng
kuàng rén bié
zhōng huái 怀 zhèng cóng
yún xiàng sòng
xīn dào qīng mén dōng
xiàng zhī zài duō
dàn wèn tóng tóng
tóng xīn rén
zuò jiào zhǎng ān kōng
白居易 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秋天阴云密布,夜里稍稍感觉到了丝丝凉气。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漠漠:阴云密布的样子。稍稍:稍微,略微。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但:只。觉:感觉。点:雨点。亦:也。声:指风声。

qiū yún
shāo shāo hán shēng
dàn jiào shang shī 湿
diǎn shēng
秋天写雨
白居易 白居易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夜晚就这样在秋雨过后来到,空气一下子新鲜极了。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温度也差异很大,手中的扇子可以先放下了,但还没有穿秋衣的必要。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不过,现在要坐或卧久些,要垫一层木板了,竹席也快要收起来了。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这种天气秋高气爽,谁喜欢睡大觉呢?便是那些有时间又没有野心的人们。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sà)然新。
飒然:迅疾、倏忽貌。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zhuó)身。
生衣:夏衣。

更添砧(zhēn)引思,难与簟(diàn)相亲。
簟:竹席。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lái qiū hòu
qiū rán xīn
tuán shàn xiān shǒu
shēng zhe shēn
gèng tiān zhēn yǐn
nán diàn xiàng qīn
jìng shuí piān jiào
pín xián lǎo shòu rén
秋天抒情
古诗文网© | 友情链接:
热门搜索:欧美性感电影迅雷哥电版在线观看ios版手机迅雷2020性感高校柳岩视频性感女明星名字迅雷浏览器手机版下载安装电影下载丝袜性感迅雷官网在线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