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名句大全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出自南唐诗人李煜的《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只是到了最后才点明主旨。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这种笔法在写景抒情时当为借鉴。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
留不住的秋光慢慢在消逝,满阶的红叶落入暮色中。重阳节又要到来了,登临高台和水榭远望,到处遍桂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庭院中飘溢着紫菊的香味,烟笼细雨。嗈嗈鸣叫的新雁呜咽着凄寒之声,愁恨年年如此相似。

冉(rǎn)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冉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秋光:秋天的时光。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这里指飘落的枯叶。

又是过重阳,台榭(xiè)登临处,茱(zhū)萸(yú)香坠。
重阳:节日名。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茱萸: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香坠:装有香料的坠子。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紫菊气,飘庭户:全句意思是,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笼:笼罩。

雍(yōng)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雝雝:雝,同鈤,鸟的和鸣声。咽寒声:咽,呜咽。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赏析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展开阅读全文∨
作者介绍
李煜
李煜(937—978年),五代时期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祚三年七月初七,李煜出生在金陵,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
古诗文网© | 友情链接:
热门搜索:中国一线明星排行榜性感比基尼美女视频明星换脸视频影院性感食人族迅雷最新版官方下载2018 ios迅雷下载地址明星人气榜排名最新性感舞者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